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出版动态 诗书画坛 获奖图书 好书推荐 本站公告 出版信息 招贤纳士 访客留言 用户登录
  人文社会   文史哲学   法律宗教   教育教学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纪实文学   传记传奇
  杂文游记   名胜古迹   文化学术   书画音美   影视剧作   儿童文学   诗文选集   文艺评论   修身励志   民间故事
  科普医学   自然科学   民俗文化   易经风水   农业科技   军事科学   金融经济   管理科学   生活百科   音像出版
编辑查询
编辑姓名:
统一编号:
  业界动态
· 非遗项目新书《北韵禅乐研究》出版发  2017-09-2
· ●中国书业管理信息系统对话标准乃是  2016-11-2
· “全能型”人才推动图书营销职业化  2016-11-2
· 书越出越快——质疑凭借新闻热点炒书  2016-11-2
· 微利时代:解读大众图书出版的微观样  2016-11-2
· 美国按需出版掠影 ——  2016-11-2
· 2013-2017年中国图书出版行  2013-08-1
· 2012年版权局将制订教科书支付稿  2012-03-1
  联系我们

 

●总部电话:00852-81022593

●编稿中心:010-61734115;61734119

●业务监督:13811819461

●英文网址:http://www.bjwhcbs.com
●投稿信箱:790181930@qq.com

●总部信箱:bjwhcbs@yeah.net



 
  诗书画坛 当前位置:首页>>诗书画坛
 

生命不朽的丰碑

【字号 】 发布时间:2017年5月11日 打印本页
 
生命不朽的丰碑
 
——读《清代药性剧》
 
胡谷中[山西]
 
    老同学贾治中(原山西中医学院古文献教研究主任、教授)寄来了书:《清代药性剧》。就是这部书解开了我们60年未见面、没音讯的心结,也拉近了我们大学毕业后,你东我西天各一方的距离。
 
    我们都是步入耄耋之年的同龄人,很意外,贾治中的心态最年轻,仍在奋笔著述,偕同夫人杨燕飞(原山西中医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教授)合作完成了这部书:《清代药性剧》。沉甸甸的五十六万八千字数,令人瞠目结舌,显示了非凡魄力。相当于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的字数。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只好由后人高鹗续补。在卷首他曾如此慨叹:“字字念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话道出了大凡写大部头书的人的心声,确实不容易,很辛苦,很辛苦的事!二位教授花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正是他们退休至今的全部时光。有人说,退休以后,即为工作阅历画上了句号。从此便可以颐养天年,欢度晚年。“六十岁游游逛逛,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干什么都晚了。要是能再年轻20岁,哪怕10岁,我如何如何。其实,人生路上的早与晚,只是时间排列的先后而已;今天对于昨天,是晚了一天,可对于明天不又早了一天吗?如果不抓住今天,等到了明天,再回头埋怨今天,那只能留下晚而又晚的遗憾了。
 
    贾治中和杨燕飞是我们同龄人的榜样。“晚霞未必逊晨曦”,二位有李可染大师那种“七十始知己无知”,冰心老人“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巴金年过九旬仍奋笔著述,齐白石在93岁高龄时,画了六百多幅画,著名画家刘海粟86岁时获意大利国家艺术院金质奖……。那种老有所为,老当益壮,青春永驻的精神品格!笔者从心底钦敬二位付出了辛苦,收获了成功。作为老同学,有幸分润这份光荣和喜悦,向二位顶礼膜拜衷心祝贺!
 
    《清代药性剧》的成功出版,已赢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赞赏: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周然教授为本书作序,北京中医大学钱超尘教授为本书接洽出版事宜,山西省阳泉市委秘书长、原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刘星先生曾协助本书的研究及出版事宜。此外,郑金生先生从德国柏林图书馆摄录并电邮发来《药会图》四种钞本之全部书影,赵怀舟先生从网上搜索并下载了一批药性剧钞本及印本,以及绿依先生文章的图片提供,家侄女贾宁博士自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拍摄并发来清同治《药性巧合记》书影……
 
    就目前来看,这是一部相当精致、精到,是一部臻于完美的药性剧经典。一部引路开道,传播继承中国医药文化、古代中医医药,在亿万百姓喜闻乐见的舞台戏剧中曾经有过的辉煌。直到今天山西临汾蒲剧院保留剧目中,仍能见到《百药图》,亦为《鸳鸯扇》,梆子腔剧本。剧中人物,均取中药名。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中华民族五千年赖以繁衍延续的根。中国哲学,中华文明,全包含在中国医学、医药文化之中。
 
    笔者见到出身于英、美两国的医药世家的奥茵斯坦医学博士写了一本书,名叫《现在治病,未来治愈》(Toddy  Medicne, Tomorrow  Healing),内容是“对抗疗法”,国人习惯称之为“西医”的医学原理。主要目的是“治病”。所谓“治病”,包括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诊断,以后该处方用药物的处方服药(化学药物),该打针的打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该换器官的移植器官。一般说来,对症治病,病都“治”了,人死了。这句话成了奥博士的名言,也成了医学界的口头禅,当然他们不会在病人面前说。奥博士由于出身医药世家,他对“发财”的观念比较淡漠。他这一生,实在最想见到的,不是“病治了”,而是病人真的被“治愈了”。他希望见到一个完整的人康复,而不是只剩下一个残伤的躯壳和一个破产的家庭。他说,是时候了,我们不是没有为医药科学(对抗治疗医学)尽力,我们尽力一百多年了。我们应该回头了,同时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明天(未来),特别是有志从事医药的人士们,千万不要怀念着“治病”,这个观念落伍了,过时了,而且,非常无聊。他真诚地认为:中国医药学,无疑是世界的医药的“明天”。因为他坚信中医药原理、哲理和学理具备完整的条件,成为今后世界医药学的指导。他的信念影响了英国和美国千千万万的人。
 
    笔者从《清代药性剧》“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西学东渐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各种新思潮、新文化的冲击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今天,传承危机仍然挥之不去,创新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另一方面,现代文化产业的过度趋利行为,导致创作上低俗之风泛滥,譬如当下正在播出的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对民族性格、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都会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这话意味深长,是历史问题,历史是一面明镜,古往今来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这里找到应有的评价。历史是一幅长而绚丽多彩的画卷,既有辉煌,又有岁月久远的苍影。历史是割不断的人文长河,现实源于历史。唐代张仲景、明代李时珍,到了清代,就没有出过名医。影视剧中的“喜来乐”是编出来的,为戏而戏而已。其实清代对汉文化的内在创造力是压制的。中国医学、医药科学没有有效地发展起来。现今只有中医学能代表中国科学。中医从阴阳五行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应以及经络与气的认识,从而以气为人体生命的核心,以行气活血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遂成中医治病的根本,西医则从具体的人体解剖认识疾病,对细菌、病毒、神经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杀菌、止痛、镇静为治病的根本。运用的“替代疗法”,即用药物来替代人体各脏腑的功能。
 
    中西医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对经络与气的认识上。这恰恰是中国科学定义中的“无形的”和不可见的重要内涵。而西医学主张实证,必须能看到才算,结果人体内许多无形的、不可见的因素,西医不予承认,这也是西医今天走向死胡同的必然原因和结果。
 
    对无形的,不可见的事物采取不承认或否定的态度,通常是西方科学以及西医学惯用的手法,这表现出了它的无知和霸道,也蒙蔽和毒害了许多被西化了的中国人。笔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中国人凡是学西医者绝大多数不认同中医,甚至借“中西结合”的幌子,只用西医,不用中医,抵制中医,反对中医医药,意味着相当多的中国人正在快速地丢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个民族,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之举,必然会受到中华民族的谴责和唾骂。一个民族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又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医学,源远流长,自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起,迄今将近六千年历史,数千年来名医辈出,屡有发明,著作浩繁,对民族保健之贡献至大,由中华民族人口能占全球之首可证。甚至,说“中医不是科学”,这句话应改为“中医不是西方科学”才对。
 
    “科学”是有其定义的,但这个定义却是在哲学方法指导下取得的。任何文明、任何文化、各个学科以及经验的总结,均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而对哲学方法的应用,大多数人是不自觉的,这种状态被我们的祖先归纳为“百姓日用不知”。西方文明及其内涵是西方哲学方法(逻辑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华文明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西方哲学方法注重的是微观;中国哲学方法则注重的是从事物宏观到微观。依据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方法,指导建立了中西方不同的文明形态和文化。既然有两种哲学方法,那么科学定义也必然会表现出它们的不同内涵。中国哲学方法由于自古以来没有成书,只是少数人懂得,以至于到了清代已经失传,使得中国哲学方法没有与现代社会相遇。在今天,中国哲学方法重新被拔萃出来后,中国人将它用对现代社会各个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义,并创立新的学科。
 
    中国哲学方法对科学的定义为“顺其自然地从宏观上把握事物,胜物而不伤,”反映事物宏观与微观的,内在的与外在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内涵和规律,并试图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存在形式,以此说明事物,创立学科。西方哲学方法对科学的定义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不同的科学定义,所涵盖的科学内涵也是不同的,因此,说“中医不是科学”,实际上是走了极端,即认为世界上只有西方哲学方法(逻辑方法)一种,而不知在中国,还有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方法。这也是因不知中国哲学方法的存在和不懂哲学方法的内涵而造成的,中西医同样都在为人治病,却得出了不同的医学理论。就是因为指导方法的不同造成的。两种不同的哲学所得出的科学定义,现在只有医学才能将其意义清楚说明。“后劲不足”、“挥之不去”的感叹,是在惊醒所有中国人永远热爱自己的文化,永远热爱中国医学,不要让它在发展了数千年后,被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给消灭掉!所以,周然教授赞赏“贾、杨二位教授撰写此书正当其时,不仅为我们保存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向我们展现了几个世纪的文化生态,可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的一部力作。”把视野从今天延伸到社会的昨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参照现实,进而投向未来,从中得到启迪。
 
    综览全书,笔者以为该作品在撰述上的三个优点值得一提:
 
    第一个优点是史料丰赡。二位教授本着“考古贵原情,立论贵持平”,参考群书,评其异同,俾归一途,而博览稗野,厘定核梳,考订辨伪,摄真纪要,“宥于当时手头资料与认识,之前发表的一些见解,不免粗疏肤浅,(其实是精到翔实)把它们原样保留,是为了给读者及后学者一个合理的交代。(见“自序”)上篇:校注;中篇:历年收集到的民间藏品(国外、网上),下篇:研究、校正、质疑、论断、分类编纂,祈祈以求真,孜孜以求信,史料丰赡。
 
    第二个优点是很有学术品位。在探究《清抄本“群英会”研究》、《草木传》作者考辨质疑,《关于“蒲松龄集、草木传》、《古典科普文学创作的巅峰—“清代药性剧”三论》运用夹叙夹议笔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勾其言”,本书不囿于单纯纪实,注意到提要勾言,烛微抉幽,事理交融,升华识见,学术色彩,醒然可观。
 
    第三个优点是可读性强。编撰结构,表述形式,可读性强弱是关键。英国思想家罗素说“历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前者是学术性要求,后者为普及性必须。药性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要使传统复活青春,为能演。二位教授曾作过尝试请皮影戏剧团演出,再现其貌。语言文字生动、通俗,撰述行云流水,简炼明亮,引用原作辅以影像、手抄真本,诠释演义,增强可读性。使一般文化层次的读者也能了然其义,生动表述,立体的结构成了有利于普及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著书立说要求,应具“德、才、学、识”。非德无以立言,非才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深刻,非识无以明鉴,其识为根本。须有知微见著,鉴古知今的洞察力,达到传统与时代感的融和提升。本书释难解疑,拾遗补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药性剧、中国医药传统文化,引了路、开了道,为后来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乎是弥足珍贵的。
 
    运城的老同学都在学样,著书立说或写自己,行动起来了。夕阳如画,晚霞如诗,我们应该把晚年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再现人生的理念和价值,谁不是教中学、教大学,写了五六十年文章,能不出一部像样的好书吗?
 
    谢谢贾治中老同学,谢谢夫人杨燕飞二位教授寄来了书。
 
(本高编辑:吕孟州)   
 
中国作家出版社
中国新闻出版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华时网
中国出版网
中国当代新闻网
百花文艺出版社
全球财经中文网
红潮网-军事历史
中国图书网
河东吟者-时雨博客
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中国出版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国际总部
中国出版协会
ISSN国际总部
孔夫子旧书网
香港政府一站通

>>> 版权所有  欢迎转载北京文化出版社(2004-2024)

  投稿信箱:bjwhcbs@qq.com   bjwhcbs@yeah.net 工作理念:服务不单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荣幸!

 本社官网www.bjwhcbs.com  北京文化出版社(商业登记号:34707907003本社宗旨:『崇尚生命价值,弘扬文化精神』

    战略合作单位:中国作家出版社  中国诗词书画导报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果某些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